<object id="6ipzl"></object>

        <strike id="6ipzl"></strike>
        <th id="6ipzl"></th>

        <strike id="6ipzl"></strike><center id="6ipzl"></center>
      1. <th id="6ipzl"><option id="6ipzl"></option></th>

        <tr id="6ipzl"></tr>
          1. <strike id="6ipzl"></strike>
            <tr id="6ipzl"></tr>
          2. 【老物件】珍藏創業老銅壺 守護精神“傳家寶”

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19-09-25

            原東風商用車鑄造二廠退休職工姚栓柱講述老物件的故事

            老銅壺 記者 高雅/攝

            記者 高雅

            “當年一起戰斗過的青年突擊隊隊員拿著這把銅壺對我說,‘這可是個寶貝,你要收好它’。”這句話,姚栓柱銘記了近五十年,他也將這把陪伴他艱苦奮斗的銅壺收藏了近五十年。

            姚栓柱是原東風商用車鑄造二廠退休職工。1970年,23歲的姚栓柱從部隊退伍后回到家鄉河南開封,正好遇到二汽在當地招工,就報了名。隨后,他只身來到十堰,支援二汽建設。

            “那時候,國家號召青年人支援三線建設,聽說這里在建設第二汽車制造廠,憑著一腔熱血,就來了。”姚栓柱說。在他心中,能成為一名汽車產業工人,為發展汽車工業作出一點貢獻,是非常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。

            來到十堰,姚栓柱被分配到白浪片,建設鑄造二廠。二汽建設初期的艱苦超出了他的想象。“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身灰,沒有馬路,也基本沒有機械化設備保障工廠建設。”姚栓柱說,“我在農村長大,又當過工程兵,條件艱苦我不怕。”

            白手起家搞建設,老一輩東風建設者不畏艱苦,“有條件上,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”,成為當時掛在大伙兒嘴邊的口號。沒有廠房,他們就“干打壘”;沒有住房,他們就搭起“蘆席棚”;沒有電,他們工作生活就用馬燈照明;沒有設備,他們就肩拉人扛;沒有物資,他們就自力更生、自給自足。

            1971年,創造了二汽建設史上奇跡的“飛架丹東線”已經通電,姚栓柱被選入鑄造二廠青年突擊隊,與十幾名青年人一起,支援施工隊把電線拉到鑄造二廠。“青年突擊隊在山里運輸電線,沒有專業設備,全靠肩拉人扛,有時候渴了、餓了也沒法下山。”姚栓柱說。

            姚栓柱就想幫大家解決這個困難。一次回家探親時,他看到家里喝水的一把銅壺。“這銅壺比我年齡要大多了,是我爺爺那代傳下來的。”他說,這把銅壺自重大概3斤,能裝3斤多的水。“打一壺水夠我們十幾個人每人喝一小杯。” 他盤算著,這銅壺用得上,就把銅壺帶到了十堰,給大家裝水喝。

            這銅壺在現場真發揮了大作用。好幾次大家趕著要把當天的任務完成,中午不能下山,就地摘一些野菜葉子,簡單沖洗后投入壺中煮熟,大家分著吃兩口,就算是午飯了。“多虧有了這個壺,我們不用渴著、餓著干活了。”青年突擊隊員對銅壺贊不絕口,并囑咐姚栓柱“這可是個寶貝,你要收好它。”

            1971年3月9日,鑄造二廠三車間調試出第一爐鐵水。經過專業培訓,姚栓柱成為一名天車工,他每天操作天車熟練地完成從加料到澆筑等一系列動作。“參與了工廠建設,又參與到汽車生產,感到非常自豪。”

            1983年,響應工廠“把輕體力勞動崗位讓給女同志”的號召,姚栓柱主動轉崗到電氣焊崗位,再度接受了新崗位的學習培訓。“我是革命的一塊磚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” 姚栓柱笑言,只要工廠需要他,不管是在什么崗位上,他都盡力做到最好。

            隨著工作條件、生活條件的改善,姚栓柱逐漸不再使用銅壺燒水、煮飯。雖然銅壺經過多年使用,壺嘴等部位損壞,但他還是想辦法把銅壺修好,珍藏至今。“這把銅壺見證了我和同事艱苦奮斗的青春,會成為我家的‘傳家寶’,也希望下一代能夠傳承艱苦奮斗的精神,把企業建設好,把祖國建設好。”姚栓柱說。(實習生曾芬對本文亦有貢獻)


            久久久久91,午夜福利院;,狠色狠色狠色综合久久,日本三级黄色免费的网站